3分钟大定突破200,000台;一小时大定突破289,000台;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0,000台。小米这次的销量,创下了一个前无古人但不一定后无来者的纪录。
但由此也引申出来了一个问题——小米的产能够吗?答案自然是不够的。
7月6日,小米开启了首批YU7的交付工作。但如果你现在下定小米YU7,预计最快也要45周之后才能交付,最慢甚至需要62周......
当然了,小米也提供了应对措施,例如提供改配服务,但这也仅仅针对已经完成锁单的小米YU7准车主。对于多数车主来说,按照小米目前的产能,最快也要明年才能提车,要知道届时购置税补贴就要结束了。
那么,广大车主们有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吗?
选择「平替」过渡
或许有些人会想要找黄牛,但我并不支持这种做法,一方面选择二手车会失去很多权益,另一方面这助长了黄牛的气焰,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个人认为如果是着急用车或者是不想亏掉购置税的朋友,可以先选择购买一辆「平替」产品。明年大概率还会有置换补贴,如果是用贬值程度较低的车型置换小米YU7,分分钟还有得赚。
个人认为这类「平替」产品价格应在10万元以内,同时需要兼顾实用性和市场需求,届时也好出手。
代表车型有来自广汽的埃安UT、比亚迪海鸥以及五菱缤果等纯电小型车,只要几万块钱就能买到拥有300km以上续航的版本,对于年轻用户来说这类车型的空间实用性也完全够,非常适合作为过渡时期的「平替」。
像是比亚迪海鸥,甚至将高阶智驾功能带入了7万级,非常适合想要购入人生第一辆车的消费者。
一边可以用小车练手,哪怕有剐蹭也不会太过心疼;另一边可以享受有车的生活,纯电车型低廉的使用成本不仅不会影响生活质量,反而能扩大生活圈的半径,出行成本甚至还有可能降低。而等到你的小米YU7下线之后,便不需要再花时间去适应和提升驾驶技术,何乐而不为呢?
转投「竞争对手」
在小米YU7宣布爆单之后,许多人都想到了其产能不足的问题,竞争对手们自然也想得到。因此,不少其他品牌表示「愿意全额补齐小米退定金」,具体有哪些车企大家可以自行咨询身边的展厅。
那么有哪些竞争对手值得推荐的呢?首先自然是连雷总都说「着急用车就选它」的小鹏G7。在7月3日才正式上市的小鹏G7,在9分钟的时间内就获得了超10,000份大定。
不要被小米的超高销量迷惑了,小鹏G7的这个成绩已经非常好了。19.58万元的起售价,全系标配800V平台和5C超充功能,和华为合作的87英寸超大HUD抬头显示同样是全系标配,小鹏G7的产品力毋庸置疑。
而最重要的是,小鹏G7目前已经开始了交付。在经历了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+的爆单之后,小鹏汽车目前的产能是无需担心的。
另一个值得推荐的品牌,我认为是蔚来汽车。最近蔚来推出了新ET5系列以及新EC6冠军纪念版车型,新车拥有专属的设计套装以及底盘升级调校。
对于运动有追求的消费者,不妨可以考虑蔚来的这几款新车。
而作为一个乐道车主,我认为蔚来的换电模式确实适合更多数人,「可充可换可升级」的特点是其他品牌所不具有的优势。至于BaaS租电模式,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进行选择是否使用就可以了。
等待下半年的更多新车
如果你只是单纯地不想要体验等待新车下线的煎熬,暂时不着急买车的话,不如等等下半年的几款新车,或许有你喜欢的车型。
首先乐道L90即将在7月10日开启预售,作为一名乐道车主,夹带一些私货很合理吧?根据蔚来李斌在之前的直播中所透露的信息,乐道L90的售价预计不超过30万元,BaaS方案后的价格约为20万出头的样子。
对于一辆分量如此大且实用性不俗的大六座车型来说,这个价格不算贵吧!如果是对大六座没有兴趣的朋友,后续推出的大五座车型乐道L80也十分值得关注。
其次,理想i系列车型也将在下半年正式和大家见面。无论是理想i8还是i6,设计语言都非常超前。800V平台和5C超充自然也不会缺席,而单电机后驱版本的理想i6,也打破了理想对于双电机的坚持。
或许这个版本的理想i6,在售价和能耗方面都会给到大家一定惊喜。
最后,是一款取向与小米YU7完全不一样的SUV——方程豹钛7,这款车型延续了方程豹方正、硬派的外形设计,同样采用2.0T插电混动系统。
但从其命名也不难看出,这款车型并没有大梁,采用的是承载式车身结构。其实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,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「有范儿」的造型,真正去硬核越野的需求并不多。
写在最后
对于一些选购小米YU7的消费者而言,他们对于小米这一品牌或许有着十足的情怀,除了小米的车型其它的一点兴趣也没有。这篇文章也并非为了劝他们放弃小米YU7,因为「情怀无价」这一观点我也十分赞同。
只是除了这批「情怀买家」之外,准车主中还有大量的黄牛、车行以及跟风购买的消费者。并不是说跟风不对,但一辆动辄2、30万元的汽车并不是什么快消品,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买车必然要三思而后行。
在市场中,几乎没有什么车是绝对的好车,只有适合你的车型对你来说才是好车。看完这篇文章之后,你是否还会坚持等待小米YU7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