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讨厌的隐藏式门把手,或将被取消
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朋友坐你车,盯着车门半天找不到把手,你还得凑过去手把手教:“按这儿,等它弹出来再拉”,尴尬的扣脚指头。

这两年新能源车几乎标配的隐藏式门把手,最近迎来了大变化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儿。

前段时间工信部出台了《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》的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稿,核心就一条:全隐藏式门把手不能再随心所欲了,明确划了三道红线:

必须留够手部操作空间,具体尺寸是60×20×25mm,不能让手伸进去都费劲;

2、不管电子功能多花哨,必须带物理机械解锁装置,怕的就是没电的时候打不开;

3、现在常见的弹出式结构,直接被淘汰了。

时间节点也很明确,2026年1月起,新车得先满足物理机械解锁的要求;到7月份,还得加上操作空间的标准。不过老车主别慌,已经买了的车能正常开,不会强制召回,但新规实施之后再买新车,就见不到现在这种全隐藏的设计了。

还有个大家关心的问题,现在买带隐藏式门把手的车,以后会不会贬值更快?说实话,二手车商已经有预测了,这类车的保值率可能会降5%-8%,毕竟没人愿意买个“安全有隐患”的二手车。

市面上的隐藏式门把手,其实分三种,咱们平时见的、用的差别还挺大。

首先是弹出式,这是最常见的,便宜点的车可能用外翻撬棍式,按一下翘起来一点;贵点的就是电动弹出,按了之后整个把手伸出来,比如特斯拉Model 3/Model Y、比亚迪汉。

然后是半隐藏式,最近一两年越来越火,比如领克Z20、小米SU7、比亚迪秦L这些车都采用了,它不用完全弹出来,平时就露个小按钮,按一下或者抠一下就能开门,相对没那么“娇气”。

还有内扣式,用的车型少一点,比如丰田bZ3、小米YU7,把手藏在车门内侧的凹槽里,得伸手进去抠一下才能开,好处是不占外面空间,坏处是不熟悉的人容易找不到。

这玩意儿的麻烦,用过的人都懂。说真的,隐藏式门把手的科技感是有,但实际用起来,糟心事也不少。

先说日常小麻烦,冬天温度零下的时候,门把手容易冻住,弹都弹不出来。我身边有朋友遇到过,眼睁睁看着车在跟前,就是进不去,最后没办法用热水浇,差点把车漆给烫坏了;还有网约车司机更无奈,乘客不会开,使劲抠门缝,车漆刮花是常事,最后只能在车门贴个“先按后拉”的提示,又心酸又好笑。

更严重的是紧急情况,2024年山西运城有一起追尾起火事故,就因为碰撞后电路断了,隐藏式门把手打不开,耽误了救援。救援人员说,这种全隐藏把手的事故车,得先破窗再手动解锁,要比传统把手多花5-10分钟,但黄金救援时间就那么几分钟,这可不是小事。
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,现在很多隐藏式门把手,只有车内有机械解锁的备用方案,车外基本没有。要是遇到碰撞后车门变形、电路失灵,从外面救人就特别麻烦。

不过也不是没办法解决,比如享界S9T就设计了两段式,平时用电弹,断电了能抠机械结构开门;领克Z20的半隐藏把手,紧急时往上掰也是机械结构,其实技术上能搞定,就看车企愿不愿意做。

可能有人会问:既然这么多麻烦,车企为啥还一窝蜂上隐藏式门把手?

一方面是跟风+营销,特斯拉最先用,其他车企怕显得落后,就跟着上。而且这种设计看起来高级,能当卖点,吸引喜欢科技感的年轻消费者,说直白点,就是个营销噱头。

另一方面,确实有一点点实际作用,新能源车对风阻特别敏感,风阻低一点,续航就能多一点。但这点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,有研究说,隐藏式门把手只能减少0.12%的风阻。

更打脸的是成本,隐藏式门把手的成本是传统把手的2-4倍,而且故障率高,修起来也麻烦,说是花钱买罪受也不算夸张。

其实我觉得,隐藏式门把手本身不是“洪水猛兽”,它的问题不在隐藏这个设计,而在之前很多车企只追求好看、高级,忽略了安全和实用性。

新规的意义也在这儿,不是要否定创新,而是给创新划个安全底线,不管多花哨的设计,都得先保证能顺利开门、紧急时刻能救命。

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,要是真喜欢隐藏式把手的颜值,现在买还来得及,但得留意有没有机械解锁的备用方案;要是更看重实用,选择半隐藏式或者传统把手,其实更省心。

对于隐藏式门把手,你有什么看法呢?

返回顶部
跳到底部

Copyright ©2024 本站由xsck版权所有,站长QQ303154759.吉ICP备2024023058号,本站部分内容为转载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open开发